缘来如此⑤|陈继共:弃武从文 写尽中国女排跌宕起伏

2020-06-09 22:15  来源:漳州新闻网

  2004年,第28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陈忠和带领的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这是继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冠以来,中国女排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得金牌。

  中国女排再次夺冠,为国争光、举国欢腾。球迷更急欲了解排坛领军人物陈忠和的传奇历程。同一年,一本名为《笑对人生——陈忠和自述》的书籍上市,引得球迷争先购买。此书的另外一位作者——陈继共,也受到球迷的广泛关注。

  近日,记者采访了原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陈继共,听他讲述这本书的来历,以及他与中国女排之间的深厚缘分。

  

心意相通 与陈忠和合著《笑对人生》

 

 “《笑对人生——陈忠和自述》这本书是2003年写出来的。”谈及这本书的来历,陈继共历历在目,“当时中国女排时隔17年后再拿冠军。全国球迷都在关注陈忠和是何许人,都想知道冠军幕后的事。”

  彼时陈继共正在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担任高级法官,为何会与陈忠和合作出书?

  “这得从我幼时的经历说起了。”陈继共如是说。原来,生在“排球之乡”——漳州的陈继共,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打排球。1972年,陈继共入选福州军区男排。不久,陈忠和也选调福建省男排。同在福州,同为漳州人,两人就此结缘。陈继共还曾在解放军二炮男排任主教练,陈忠和选入中国女排陪练。排球,是他俩怎么也聊不完的共同话题。

  陈继共退役后,到漳州军分区任部队新闻干事、宣传科长,转业后,他成了市中级法院一名高级法官。虽然弃“武”从文,但自小打排球的经历,却给了他写作最好的灵感。他时常来基地寻找新闻线索,陈忠和也提供不少方便。积累了众多独家线索的陈继共,写出了很多精彩报道,发表在《解放军报》等报刊杂志。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回到北京后,很多作家都很想替他写书,但陈忠和却说“只有好朋友、知根知底的人写才实在”。既懂排球又会写作的陈继共成了最好的人选。几个月后,《笑对人生》正式面市。该书籍在当时相当畅销。

陈继共与陈忠和的共同爱好——盆栽

     我们两个人之所以能够合作得如此愉快,除了多年的感情基础,很多相同的爱好,也是我们能够心意相通的原因。”陈继共告诉记者,除了排球运动,他俩都喜欢玩盆景。正如陈忠和在书中写道:“紧张训练之余,特别是夜深人静时一人独处,一盆盘根错节的盆景,就是我案头惟一有生命力的朋友。”如今在陈继共家中,还珍藏了不少或苍古雄奇、或清秀古雅的盆景。这些盆景都是两人深厚情谊的最好见证。

  体育作家 见证中国女排“永不言弃”

  除了与陈忠和合著《笑对人生》,陈继共还著有《蝶岛戍曲》《世界冠军的摇篮》《龙文法官》《碧波英杰》《佳丽人生》等多部作品,从1986年起,他便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并陆续发表了300多万字的新闻特写、报告文学。身为运动员和长期跟踪报道女排的经历,也让他有机会亲眼体会、见证女排姑娘“永不言弃”的精神。

女排姑娘训练中

  “1973年,我随福州军区排球队在漳州训练。作为一名排球运动员,训练时‘滚上一身泥,磨掉几层皮’,我都是亲身经历过的。”陈继共说,“在三合土建成的竹棚馆里,看到女排姑娘们滚翻两下,髋关节都会磨出血。但这些姑娘们从来不叫苦叫累,受了伤一样坚持上场。”

  采访中,陈继共还分享了不少中国女排姑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苦与乐。1982年中国女排到漳州冬训时,周晓兰、陈亚琼、陈招娣等队员休息期间到陈继共家中玩,纷纷打趣说“陈亚琼是钢铁将军,骨头硬!”陈继共一追问,才知道原来比赛时,陈亚琼为了救最后关键球,“趴”地一声重重往前摔去,摔的声音场外都听得见。还有一件事是关于陈招娣的,在最后五局球的时候,她第五腰椎椎弓崩裂的地方卡到了,身体动都动不了了,但她仍坚持上场。最后冠军队伍要上领奖台,她却上不了台,还是被郎平给硬扶上去。“冠军来之不易呀!我也受过伤,是一名残疾军人,知道运动员那种付出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得到的。”说到这里,陈继共眼泛泪花。

 女排姑娘正在看陈继共拍摄的照片

    训练虽苦,但也不少小趣事。陈继共说:“那会儿我常常去基地采访,也给姑娘们拍了不少照片。当时都是彩色胶卷相片,我冲洗好送给她们,她们会高兴地像个小孩子一样跳起来。训练的苦啊累啊仿佛一下子就都忘光了。”

  陈忠和要带领队伍到参加奥运会比赛之前,为树立强大的对立面,组织漳州男排和女排姑娘们打了一场比赛。作为组织者,陈继共把当时漳州最好的排球队员组织起来。虽然最后男排输了,但这场比赛却相引人瞩目,当时不少报纸都有报道。“我记得那场比赛时的播音员,是当时漳州广播电台的潘新。他在场上喊得最响亮,说了一句‘嫁人要嫁陈忠和’,引得全场的人纷纷起立鼓掌啊!”陈继共哈哈大笑,说“虽说男排和女排的比赛输了,但我们却看到了中国女排的实力,所以我们都坚信这样的队伍一定会拿冠军。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笔耕不辍 排球已浸透他的精彩人生

  1.83米的个头、健硕的身材、十足的精气神……在陈继共家中,记者见到掰手腕练习器、引体向上器械等设备,可见曾经身为运动员的陈继共,退休多年的依然保持着良好的锻炼习惯。

  

陈继共一家与郎平的合影

   “排球已经是我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陈继共说,“我的家庭与其他家庭不同,我们都没有离开过排球。”据了解,陈继共与妻子李华便是一对由“排球做媒”、相伴一生的伉俪。李华1971年曾入选福建省青年女排,任队长,1972年进入省一队。1973年进福州军区体工队女排,任副队长,司职二传。退役后,任解放军漳州第一七五医院政委。转业地方,任漳州市委副秘书长兼接待处长等职。她为中国女排在漳训练做了大量协调、保障和联络工作。郎平、陈忠和教练,都尊称其为“排球大姐”。陈继共的女儿陈妍妍也是一名优秀的业余排球选手。

  如今,陈继共还在今日头条开设了公众号,中国女排的新兵老将,统统都是他笔下的人物。因为见解独到、观点独特,再加上有很多独家资料,他的公众号粉丝活跃度极高。不少球迷遇到不解处,还会私信咨询他,他也乐于解答。“即使不打球,我依然会看球、写球,关注球坛!”陈继共说,“我们要把中国女排的拼搏精神带到生活中、工作中去!”

  对于漳州“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陈继共也表示“这个项目相当有创意!”他说:“个人建议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中国女排精神展示地做好。如果有条件,建议做一个世界排球博物馆。除了展示实物,还要把漳州的人文展示出来,发扬光大女排精神。”

  记者 曾婷婷 王鹏程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