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110走过30年】回眸(5):“全国巡警都要像漳州那样搞!”
2020-06-18 18:02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时任“漳州110”领导在研究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和社会迅速发展,社会管理却相对滞后。虽然经过1983年急风暴雨式的严打后,1984年、1985年犯罪率急剧下降,但1986年以后直线上升,特别是群殴、抢劫等街头犯罪社会影响大,极易引发公众的恐慌心理。当时,在全国大多数地区,依旧是街头发生案件后,层层上报,逐级下传,维持着“警察坐机关、老百姓跑断腿”的老局面,警方高层达成共识,对付街头犯罪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巡警体制。
为此,公安部曾多次派出高级警官,远赴欧美考察学习,寻求一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警务制度。时任公安部治安局局长朱家华也在此列。结合自己分管的业务,朱家华深深认识到我国巡警警务机制的滞后,但如何攻坚破局,朱局长坐卧不宁。百般忖度,脑海中总是风云激荡、百转千回。
1996年2月24日,公安部召开人民警察法颁布一周年汇报会,要求各局局长汇报贯彻的具体情况。上午,朱家华正在案头修改汇报材料。缺乏实招与真知灼见的材料内容让这位一贯务实重行的局长心犹不甘,苦苦思索着更为稳妥可行的良策。
“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得到回应后,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巡警大队大队长郭韶翔推门而进。
没有过多寒暄,朱家华开门见山问郭韶翔:“你们那里的巡警怎么样了?”
“3分钟赶到现场,老百姓非常拥护。”郭韶翔先以简练的评价性断语开了头,再用略显急促的南方口音,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朱家华一听喜上眉梢,兴奋异常,当即把正在改的稿子推到桌旁,凝神倾听起来。困惑自己的迷局终于有了答案。
在当天下午的公安部会议上,朱家华结合贯彻《人民警察法》着重介绍了郭韶翔带领的漳州巡警快速反应、为民服务的事迹。通过朱家华的讲述,“漳州110”的巡警们忠诚奉献的故事,与一条巡警勤务体制改革的思路渐渐铺陈在与会者面前,感染了当时的公安部部长陶驷驹及其他部领导,当即得到一致肯定。
陶驷驹静静地听着,不时微微点头,最后,语气坚定地说:“全国巡警都要像漳州那样搞!”“请政治部、治安局即刻派人到漳州进行调查。”
散会后,在走廊里,意犹未尽的时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祝春林又叫住朱家华,一再叮嘱:“要抓住这个典型,很有闪光点嘛!”
公安部治安局很快将部领导一致肯定“漳州110”的消息告诉了福建省公安厅。时任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长黄松禄闻讯后也振奋不已,当即决定亲赴漳州私访。
1996年3月5日,黄松禄来到漳州拨了110电话报警,想试试110的巡警是否像盛传的那样反应神速。结果证实所传不虚——仅仅过了3分钟,几个年轻面孔的巡警就穿过漆黑的夜色站在自己面前。
又经过几天细致调研,黄松禄对“漳州110”快速反应和百姓真情拥护的情况倍加欣喜,当即向公安部写了情况报告。
公安部很快派出调查组,全面而系统地总结“漳州110”的先进经验。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牟新生、政治部主任祝春林先后深入漳州考察调研。1996年6月6日,公安部召开部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漳州110”的先进事迹,并提出5点学习贯彻意见。省、市“漳州110”事迹联合调查组也进驻“漳州110”挖掘整理事迹;一拨又一拨的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感受生活、领略风采,写出一篇篇感人报道。“漳州110”声名鹊起,他们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
⊙章公宣 文/图
责任编辑/杨朝华 罗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