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如此⑪|女排世界冠军郑益昕启蒙老师宋亚萍:不留遗憾的排球人生
2020-08-07 10:22 来源:漳州新闻网
2019年9月,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日本十战十胜,提前一轮锁定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冠军。国歌奏响的那一刻,无数国人为之振奋。电视机前,时任漳州市芗城区体育中心主任、芗城区少体校校长的宋亚萍激动得热泪盈眶。随队夺冠的郑益昕是漳州姑娘,而宋亚萍正是郑益昕的排球启蒙老师。
“非常不容易。心疼她,同时也非常替她开心!”宋亚萍的一句话,道尽这份师徒情。
与女排国家队失之交臂
宋亚萍是杭州人,因爱离乡来漳,却从未离开过排球。说起和排球的故事,宋亚萍追忆至幼年。从小热爱排球,加上身体条件有优势,10岁的她就进入杭州女排队。80年代初,宋亚萍代表浙江队参加全国青少年女子排球锦标赛。当时,马芳(原中国女排主二传)打主二传,同队的宋亚萍打接应二传。
每一个热爱排球的人,心中都有一个进入女排国家队的梦。然而,身高1米72的宋亚萍,由于身高条件未达到进国家队的要求,国球梦搁浅。失意之余,宋亚萍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排球。“1982年,我被特招进北体大(前身为北京体育学院),作为主力队员代表学院参加各种排球比赛,也很开心。”就这样,与女排国家队失之交臂的宋亚萍,用另一种方式,继续着自己的排球人生。
好苗子不能拔苗助长
1988年,宋亚萍因爱与漳结缘,成为漳州媳妇,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调入漳州市芗城区体委(现为芗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2003年,漳州市芗城区恢复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并成立女子排球队。时任芗城少体校副校长兼女排教练的宋亚萍,经常利用学校早操时间,去漳州各学校物色排球苗子,选招排球队员。
当时就读于芗城实验小学的郑益昕,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却已经显露出身高优势。“人群中我一眼就看到她,身高优势不用说,身体比例非常好,再通过她做早操观察,她的身体协调性也非常好。”心中一喜的宋亚萍如获至宝,通过校方留下了郑益昕,而郑益昕回家后也向父母表达了对宋亚萍的好感。连她父亲都开始好奇寻思“是哪个宋教练?”
打消了郑益昕父母担心影响孩子学业的顾虑后,为了减轻郑益昕父母的接送负担,宋亚萍还主动承担起从学校到训练场地的接送。“爱才呀,惜才呀,这是个好苗子,很怕因为她父母工作繁忙无法接送的关系她就不练了。而且,益昕也非常热爱排球,经常给自己加量练习。”宋亚萍如是说。

前后三年时间,宋亚萍一直担任着郑益昕的排球教练。“那三年主要是在抓基本功。好苗子也不能拔苗助长,一定是要先打基础。”宋亚萍回忆,当时郑益昕每天的训练基本是对墙垫球等基础技术练习,而且会侧重进行素质练习,包括灵活性练习、柔韧性练习、跑步类练习和小肌肉群力量练习等。这样的训练是很枯燥的,但郑益昕对每个训练任务都一丝不苟地去完成,甚至常常自己要求加量,把对排球的热爱都融在枯燥重复的练习里。
“当时她父母的工作忙,但是只要周末一有时间,她父母就会来陪她练习。益昕和她父母还有我,我们组队打对抗赛。有了爸爸的参与、支持和鼓励,小益昕特别开心,特别有干劲。”宋亚萍认为,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的父亲,不仅给了郑益昕非常好的先天身体条件优势,对郑益昕的排球启蒙也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年后,包括郑益昕在内的大部分芗城区女子排球队队员都被漳州市少体校女子排球队录取。“虽然因为工作调整关系,没当益昕的教练了,但是她整个成长过程,每一场重要比赛,我都看,都关注。”2019年世界杯赛,郑益昕随队获得11胜冠军后,发微信感谢宋亚萍,并深情地说:“没有您,我可能都不会打排球。”

“女排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宋亚萍今年刚退休,但见面的过程却给了记者莫大的震撼。55岁的她,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从运动中体验到的快乐和知足,写在她被岁月厚待的脸上。曾经有过的遗憾,已经被她数十年如一日对排球的执着与热爱所取代。
“我并没有离开过排球。”宋亚萍告诉记者,漳州是国家排球基地,很多比赛都设在漳州体训基地。从1988年调到漳州市芗城区体委,每年的重大赛事她都被抽调去做裁判,并经常担任在漳举办的全国性重大排球赛事广播员。“33年的裁判工作,让我有幸在比赛一线观察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宋亚萍还表示,每年女排回漳集训,她都密切关注。每个女排运动员从少年到成年,整个团队的状态,她都观察着,见证着。

谈起女排精神,宋亚萍有说不完的话。“女排精神不仅仅是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更是一种团结精神。小到一个小集体,大到一个国家,都离不开这种精神。今年抗击新冠疫情,武汉为全中国大局封城,同时举国援鄂,共同抗击疫情,灾难面前,我们齐心抗疫不放弃,这是一种民族团队精神,也是一种女排精神。”
漳州女排三连冠纪念碑被称为漳州人民的“定风珠”。在宋亚萍看来,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也是中国女排几十年来跌宕起伏却永不丢失的宝贵财富。“女排精神从来没有衰弱过。中国女排是世界排球的‘众矢之的’,别人可能每天都在研究如何打败你。中国女排有辉煌期,也有沉落期,这很正常,但不变的是我们的女排精神。正是因为有经久不衰的女排精神,中国女排才重新站上世界排球之巅。”
从杭州到漳州,从10岁到55岁,排球始终是宋亚萍生命中的重要内容。她用自己的方式,过出了别样精彩的排球人生。“我嫁到中国女排娘家漳州,成为漳州媳妇,在这里度过了比家乡杭州还长的时间。漳州是中国排球之乡,也是我的第二故乡,我非常自豪。一直在从事和排球相关的工作,我很满足,没有遗憾。”

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退休后的宋亚萍积极投身全民健身工作,并持续关注着中国女排。“说到女排一定说到漳州,说到漳州一定说到女排。漳州全民健身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我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排球成为漳州全民健身中的热门运动。”
记者 邹美玲 李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