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如此⑯|陈忠和:漳籍“黄金一代”功勋教练讲述“女排情”
2020-10-30 10:36 来源:漳州新闻网
陈忠和,一个在漳州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的名字。
1957年,他出生于漳州龙海市。从陪打教练做起,2001年,陈忠和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03年,他率领中国女排时隔17年再尝世界冠军滋味;2004年,他将中国女排带上了新高度,勇夺雅典奥运会冠军。在中国排球史上,他是叱咤球场、勇夺金牌的功勋教练,在不少漳州人眼中,他更是一位家乡人的偶像。
日前,在漳州“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开工现场,他又带着熟悉的笑容出现在家乡父老乡亲面前。借此机会,记者走近了这位中国女排名帅,听他讲述胜利或失意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里是我的家乡,也是中国女排永远的‘娘家’”
见到陈忠和时,他刚从漳州“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项目开工现场回到下榻处。“非常非常高兴!”陈忠和温和地笑着,眼神中却难掩兴奋之情,“真没想到漳州市委市政府有这么有魄力,会在中心城区规划一个这么大的项目,全方位提升中国女排的训练、住宿等条件。今天能够亲眼见证这一幕,我感到特别开心。”

众所周知,1972年,当年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建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几经周折选点,最终选中了“领导重视、群众喜爱、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的漳州。1986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10周年之际,漳州腾飞馆开始建设。在腾飞馆建设之时,遇到资金不足的难题,这时漳州人民站出来,在市委市政府“人均捐赠一元钱”的号召下,漳州人民自筹500万元,促成女排腾飞馆的顺利落成。
他深情地说:“漳州是中国女排的娘家。从1973年建立漳州女排训练基地至今,漳州人民以无限的深情,无私的胸怀,关爱、激励中国女排不断成长。‘娘家人’对漳州女排训练基地进行改造提升,不断改善中国女排的训练条件,这些是对中国女排最大的鼓舞!”
自称是“中国女排一名老战士”的陈忠和,在这个基地里也留下了许多奋斗的身影。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他曾多次率队回到这里训练。每次回到这里,“娘家人”都做了充足准备,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这期间,发生太多让他难忘的事情。

“2001年,我在一片质疑中走马上任,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第一年,队伍的经费非常困难。”陈忠和回忆道,“在袁伟民时代,中国女排就与日本一家公司签约了。签约广告费每年是二十一万美金。但当我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日本公司看到女排成绩已经下滑,而且业内也没人看好女排能够重返世界冠军。日本公司就把广告费降到七万,降了整整三分之二。后来我们跟上海一家公司也签订了合同,但这家公司换了老总,赞助费、宣传广告费都没有着落。一支队伍不能光靠政府来补贴,还是要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当时真的是非常被动。”
生在漳州、长在漳州,又从漳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在漳州,他除了有不少粉丝,还有很多“铁杆好友”。这些家乡人,都曾带给他满满的感动。
“时任漳州电信总经理郭玉滨,他是一位体育迷,他非常支持中国女排,十分努力地推动中国女排代言中国电信的事情。”陈忠和告诉记者,“晨晖名茶的老板林钟辉,当时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边开了一家小茶庄。他也是一位超级球迷,我又特别喜欢喝茶。每天训练结束累了的时候,我就到他的小茶店喝两杯茶。一来二往,我们就成了好朋友。当时我们都鼓励他扩大规模、大胆创品牌。没想到林钟辉真的办起了茶厂,生意也越做越红火。”“还有紫山集团董事长洪长水,他对中国女排也是非常关心。经常邀请我们到厂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些事情都让我印象深刻。”


“再多金钱也买不到的东西”
“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2003年,陈忠和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段颁奖词十分打动人心。这位干了一辈子的“体育人”,也分享了自己的对体育魅力和女排精神的独特理解。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因素。它不可预见,很多时候想象不到就被翻盘了。这就是体育的一种魅力。这种魅力还表现在平时的训练作风上。完美的技术让观众有一种欣赏的美感。但球要打得好,最终还是要靠平时刻苦训练。”讲到这里,陈忠和略显严肃,“我经常和队员提到,当我们在异国他乡,能升起自己国家的国旗、奏唱国歌,那种感受是用再多金钱也买不到。”
“2004年在雅典奥运会夺冠后,俄罗斯教练接受采访说‘中国人七个人打我们两个’。”陈忠和眉开眼笑,说道,“因为那天我们团队七个人都发挥非常出色,而对手只有两个人发挥好。女排是一个团队。如果没有团队精神,特别面对高压时,是很难战胜种种困难。团结拼搏也是女排最重要的精神。”

从1981年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启5连冠辉煌,到2019年在世界杯上成功卫冕,中国女排先后10次在世界夺得冠军,她们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一部激情回荡、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陈忠和眼中,“永不言败”也是女排最重要的精神。“体育事业总是有起有落、有高潮有低潮。当女排处于低潮时,我们也没有放弃的,都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追求。我夺冠之后12年后,郎平率队再次夺得奥运会冠军。其实这一段过程,不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都在默默奉献,为最后能够达到站在最高领奖台而努力。”陈忠和认为,“做好每一天,这也是女排精神。因为做好一天容易,但做好十天、做好一年就很难了。只有在每天的训练当中,做好点点滴滴,最后才能爆发这种强大的精神。”

“让我意外的九十九朵玫瑰”
正如数十年来中国女排跌宕起伏,与排球相伴一生的陈忠和有过胜利的高光时刻,自然也免不了失意之时。2002年9月,世锦赛上出现“放水事件”,“让球风波”一时间将陈忠和推向风口浪尖。
“2002年的世锦赛,那时候应该是我最低潮、最悲观、最难受的时候。那时候我面临着“下课”,媒体的报道也很负面。‘陈忠和已进入倒计时’‘接班人的名字有了’‘下课是必然’等所谓‘最可靠的消息’屡屡见诸报端。当时我被评为‘全国十大悲情人物’,也是比较惨。”时过境迁,回忆到这里,陈忠和仍面带微笑,“那时候太想取得好成绩了。这只队伍这么年轻,就应该像小老虎一样敢打敢拼,不要躲躲藏藏的。”
陈忠和的骨子里有着闽南人特有的爱拼敢赢的性格,虽然饱受争议,但他却将这种不甘心深藏于心,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耐心竭力地做好每一天训练。与他朝夕相处的女排队员们,除了训练情绪更加高涨,更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他的支持。

2002年中秋节,邮政外送人员将一束包着九十九朵玫瑰的捧花送到基地。看着鲜艳欲滴的玫瑰花,陈忠和却相当恼火,心想“是谁这么猖狂,敢在这个时候送花给队员!”正要发作时,一转身,却发现女排姑娘们聚集在一起,齐声祝他生日快乐。原来,这一天是陈忠和的生日,但忙于训练的他却全然忘记了。细心的姑娘们AA制,送了一大束鲜花给他,专门给他过生日。
“当时真的特别感动。”那会儿陈忠和眼泪在眼眶打转,但这“意外的九十九朵玫瑰”却让他暗暗下了决心,哪怕顶着高压,他也要继续率队前行,再谋夺冠之路。就这样,陈忠和和姑娘们荣辱与共、同甘共苦,一起熬过了这一段黑暗的日子。2003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夺冠,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更上演神奇大逆转。陈忠和也成为公认的中国女排“黄金一代”功勋教练。

“人生能有几个五十年?”
小学五年级加入校队、开始接触排球;17岁被选入福建青年男排;1977年调至福建男排;22岁选入女排当陪练、辅佐过五位主教练;经历了五连冠、与中国女排一起卧薪尝胆;2001年成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冠军舞台;2009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2017年,年满60岁的陈忠和正式退休……细数起来,如今陈忠和与排球已相伴了五十个春秋。

“我从事排球应该有50年了。76年我进入省队、79年到国家队当陪打,09年到省体育局当副局长。我觉得当体育人一辈子,也确实非常不容易。”陈忠和笑着说,“毕竟一辈子的50年都干排球。人生能有几个50年?不到两个。所以我对排球还是有非常非常深的一种感情,离不开吧!”
正如陈忠和所说,一生与排球相伴的他从未离开过排球。排球土壤肥沃的漳州,也曾经走出过很多排球名将。既有张然、林亚鸣这样的前辈,也有王子凌、沈静思、郑益昕等后辈。“这些人我们都很有渊源。比如张然很支持我。林亚鸣原来是我的教练,他当时带过我。”陈忠和告诉记者,他与排球一些新力量也有不少交集。

生在排球之乡、长在排球基地的陈忠和,对于排球后辈,也寄予了厚望。2013年全运会前夕,在省队训练的漳籍运动员郑益昕因为所在的队伍中出现了一些小矛盾,一气之下就跑回了漳州。时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的陈忠和急了,专程回到漳州,做好她和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小孩嘛,跑回来不干了,跑到漳州来了。我专程跑到漳州找他父母,让她和父母想通,为什么体育局要这么去做,为什么排管中心要这么做。她明白道理后,后面还是非常顺利,她又回到省队,并且也拿到了好成绩。”
如今,退休后的陈忠和除了继续自己的爱好,喝茶品茗、研究盆景根雕外,仍在为体育事业默默奉献。“现在我是福建省高尔夫球协会主席,全国很多种赛事或活动,都会邀请我去参与。还有一些排球比赛我也会去积极参与观摩。每次中国女排到漳州训练,我也会回来跟他们教练、队员一起聚一聚。”采访的最后,这个戎马一生的女排名帅,春风满面地表示,“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好的!”


陈忠和向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的广大读者、网友问好!

记者 曾婷婷 王鹏程/摄像 杨珺/剪辑 黄俊鸿 沈昊鹏/摄影
通讯员 刘钦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