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 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漳州
2021-02-10 09:02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漳州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市域
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漳州110”被中宣部授予“时代
楷模”荣誉称号
●全省“七五”普法先进城市
●我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
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先进
目标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漳州
“十四五”期间,市委政法委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高水平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抓手,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漳州、法治漳州,确保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全,为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营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目标
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
“十四五”期间,市中级法院将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高站位服务高质量发展超越,高品质依法维护民生权益,高起点改革创新赋能发展,高效能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打造一支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法院队伍,为加快富美新漳州建设、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司法保障。
目标
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
“十四五”期间,市检察院将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对标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全面协调充分履行“四大检察”职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更高水平的平安漳州建设作出检察贡献。
目标
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
未来五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时代楷模”“漳州110”精神,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不断探索完善合成警务、执法办案、队伍建设等机制,全面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力锻造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公安队伍,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
目标
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十四五”期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做好法治建设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持续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研究制定“八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依法治市工作效能;健全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加快“智慧矫正”建设,进一步强化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尽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全市连续保持现行命案、“两抢”案件全破,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平安建设绩效连续四年位居全省优秀行列,结案率、民事案件调解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平安建设绩效连续四年位居全省优秀行列

核心提示
稳定是发展之基,平安是群众所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让我们迎难而上、加压奋进、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主动护航发展大局、持续优化法治环境、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漳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漳州110”民警为市民提供帮助

南靖法院“黄志雄劳模工作室”法官到景区开展巡回办案

志愿活动进社区

长泰银塘工业区“雪亮工程”
“十三五”成就
市委政法委
集中开展“五大专项行动”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陈青树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集中开展打击暴力犯罪、“黄赌毒、盗抢骗”、网络造谣传谣、整治交通安全隐患、铲除消防安全隐患等“五大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现行命案、“两抢”案件全部破获;打掉涉黑组织17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2个、恶势力犯罪团伙33个。
全面推广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配备“二员”4363人,组建社区(乡村)治理专门队伍4416支、吸收22072名专业人员;“芗里芗亲”群防新模式发动志愿者队伍388支29万余名,完成巡防任务700多万件;高标准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建成联网视频监控点位2.8万多路。
组织开展“保项目、护民企、清积案、防风险、优服务”为主题的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出台服务保障民营企业30条措施、司法助力“三大攻坚战”10条措施;持续做优生态司法、涉台司法等特色品牌。
市中级法院
市中级法院副院长陈志福介绍,五年来,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401338件,比增42.8%,审判执行质效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其中结案率、民事案件调解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审结刑事案件34582件。其中,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和“两抢一盗”及毒品等犯罪9018件,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720件,严惩制假售假、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危险驾驶等涉民生犯罪7162件。全市法院审结一、二审涉黑恶案件204件,生效黑恶案件涉案财产执行到位率92.41%,“案件清结”“黑财清底”成效显著,市中级法院被推荐为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
2019年率先全省建立并公布“职业放贷人名录”,审结涉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纠纷76036件,标的额250.5亿元。创新推进“执转破”,成功审结市钟厂、三川钢管、闽华超纤等一批破产案件。联合司法局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举办依法行政专题巡回讲座。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逐年提升,2020年达94.4%;行政诉讼败诉率7.43%,正向排名连续两年位居全省法院最优。
市公安局
构建“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黄跃欣介绍,“十三五”期间,全市公安机关实施重点项目公安机关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制度,建立市、县、镇(乡)三级河道警长体系,开展打击食药环违法犯罪“昆仑”专项行动,实行涉众型经济犯罪三级预警监管等一系列举措,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异地办、一次办”工作成效。
学习弘扬新时代“漳州110”精神,启动新一轮勤务改革,逐步构建“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组建110合成作战中心,建设全息快速精准合成作战体系,引领创新建立“民生110”“民间110”“社区(乡村)110”等。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建立线索摸排、线索核查反馈等16项工作机制,群众满意率、群众安全感逐年上升,全市连续三年实现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数下降、破案数打击数上升的“两降两升”目标。
规范公安执法,成立全市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法制员派驻制、执法办案积分制、刑事案件“两统一”等制度,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新提升。
市检察院
为平安漳州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胡亚金介绍,“十三五”期间,漳州市检察机关认真履行批捕起诉职能,依法惩治严重暴力、“黄赌毒、盗抢骗”、涉疫情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犯罪,五年来,共批捕10713件14966人,起诉24149件33447人。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起诉涉黑犯罪11案179人、涉恶犯罪87案652人,起诉“保护伞”6人。全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共适用7389件9725人,适用率居全省检察机关前列。
2020年,把服务“六稳”“六保”作为检察履职最重要使命,落实市检察院16条服务措施。起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350人,对涉罪民营企业负责人少捕慎诉慎押。创新特约检企联络员机制,助力复工复产。推行涉台检察“四员”机制,为台企办实事。
联合市妇联创新“春蕾安全员”机制;联合教育局、团委等部门创新“法治教育示范校”“校园青春护航信箱”等机制;创新“驻+巡”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模式;运用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向相关部门提出堵漏建制的建议949份;开展司法救助,为因案致贫返贫的刑事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发放救助金约341.3万元。
市司法局
服务大局改革创新
市司法局局长林方介绍,“十三五”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全面履行“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即统筹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承担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刑罚执行和公共法律服务四项职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工作机构设置工作,完成7部地方性法规和2部市政府规章的立法审查。开展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废止和宣布失效文件1064件。在全市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取消市级自行设定证明事项,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设立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
在全省率先开展第三方介入医患纠纷解决“漳州模式”;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19万件,创建品牌调解室82个。加强特殊人群监管教育帮扶,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7万名,安置帮教刑释解矫人员2.27万名。
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实现全覆盖;开展律师为企业“法治体检”活动,走访896家民营企业,梳理法律问题687条;在全省率先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并实现全覆盖。

扫一扫观看直播回放
⊙本版文字由记者杨瑞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照片
责任编辑/林堃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