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千公里的求学路

来源:漳州新闻网    2021-09-07 10:23     责任编辑:管理员

  8月7日,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的旦增卓玛回到了福建省漳州市第三中学。回想2019年8月第一次踏上漳州的旅程,旦增卓玛内心满是憧憬。在这里,她将完成高中阶段的学习,朝着她内心的梦想再出发。

  扣好人生第一颗纽扣

  旦增卓玛出生于拉萨市一个普通的家庭。8岁起她便在妈妈经营的“朵究仓”普通藏装店里帮忙。近年来,随着西藏自治区的发展,到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店里的藏服也从本地卖到了全国。

  “藏服店有很多南来北往的客人。”小小的卓玛,最喜欢在听南来北往的客人们讲故事,也期盼着有一天可以走出高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学习到更好的知识、有更开阔的眼界。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旦增卓玛告诉记者,她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经典语录印象最为深刻,所以关于未来的路,她早已默默在心里画下。

  从雪域高原到漳州求学

  从小学开始,旦增卓玛就给自己规划好求学之路——像哥哥姐姐一样到内地西藏班求学,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回西藏就业。从1985年9月第一批内地西藏班开班以来,每年有大批的西藏学生通过考试考上了内地的学校。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36年来,内地西藏班(含中职班)累计招生14.3万人,向西藏培养输送了5.6万余名中专以上各级各类人才。

  旦增卓玛的内地求学路从浙江绍兴开始。在浙江绍兴的三年,旦增卓玛学习非常勤奋,成绩一直名列年段前茅。中考时,旦增卓玛参加了内地西藏班的考试,最终以615分的成绩考上了漳州三中。2019年8月26日晚,旦增卓玛再次收拾行囊坐上火车。这一次,她的目的地是漳州市第三中学。

  从拉萨到漳州,距离超过四千公里,海拔从3650米降到10米。这种距离和落差让旦增卓玛的身体出现了不适应。“我在火车上会觉得头晕、肚胀,一直想睡觉。”旦增卓玛说。后来旦增卓玛的老师告诉我,西藏学生刚来学校,会有个别学生“醉氧”。每天都昏昏欲睡,没有精神气。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学校会加强学生的作息时间的管理,确保他们的睡眠时间;规划好他们的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尽快适应。

  愿为汉藏交流出一份力

  2001年6月,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改善条件,提升质量”,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漳州三中于2004年开设西藏班。漳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赖文辉告诉记者,17年来,有464名西藏学生在漳州三中接受过教育,本科上线率都达到了百分百。今年(2021年)高考,西藏生高考成绩又取得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保持百分百的本科上线率,有70%的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了。

  旦增卓玛的内心也有这样的期许,希望自己是那70%中的一员。“漳州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形式更加多样。在这里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学校也会专门安排老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进行查缺补漏。”她告诉记者,自己想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系,希望毕业后能回到西藏,为家乡的法治建设尽一些绵薄之力。她表示,随着西藏自治区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也逐渐提高,再加上身边有亲朋好友在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从小耳濡目染,就更加坚定了这方面的决心。

  除了这个愿望,旦增卓玛其实还有一个小愿望。“在漳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旦增卓玛说,但无论在哪里,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的使命将伴随我的一生。我希望传播藏族服饰文化可以成为自己的第二职业,让更多的人通过藏族服饰来了解藏族文化。”(记者 曾婷婷 沈小琴 董立志 林祎凡)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