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成功举办在漳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2-05-14 09:04      责任编辑:庄文剑

传承·创新·合作·共赢

——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成功举办在漳引发热烈反响

  ⊙记者 蔡柳楠 李伟

  杏林春暖,国药飘香。5月11日,在北京、漳州设双会场的2022金砖国家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盛况空前。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专家学者、中医药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商、中医药医院及高校等各界精英齐聚漳州会场,通过分享中医药在疾病诊治及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成功经验、传统中医药多元合作的优秀案例等,向世界讲好中医故事,携手传承发展好中医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特别是对于漳州积极谋划一系列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项目、推动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参会嘉宾更是纷纷点赞,对这座名医辈出、名药荟萃的千年古城发展中医药充满信心。

  “这是一场里程碑式的盛会”

  “这是一场高质量、高层次、高水准的盛会。它就像一条丝带,将金砖国家间联动发展传统医药、齐心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心紧紧系在一起;它又像是一个杠杆,撬动了中医药产业多领域的深层了解与牵手合作,成为各方共建、共赢、共享的绝佳平台。”在漳州市卫健委中医药科科长杨毅国看来,本次会议既是展示漳州作为承办方之一的开放、务实精神的绝佳窗口,也是与会嘉宾近距离领略漳州“传统医药强市”风采的重要契机。“早在1300年前,随着中原医术传入漳州,名医、名药、名方层出不穷,中医药也成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明瑰宝。新时代的新发展目标下,我们要立足本土资源优势和中医药产业特点,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纵深拓展与金砖国家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杨毅国说。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一代代中医药人传承发展。“我从医50余年,望闻问切这四个字早已深深烙印进我生命中,融入了我的血液。我非常希望能有更多人接过这重要的四个字。”已过耄耋之年的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杜建在参会过程中认真记录下每位嘉宾的发言要点,“这些不同肤色的面孔、这些充满智慧的观点,让我看到中医药发展的美好未来。”如今中医药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天时、地利、人和汇聚成更深层次的机遇。杜建表示,非常期待能成为助力发展的一分子,帮助这些可爱的中医药人特别是漳州中医药发展走上快车道。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可以说是中医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作为百年药企,我们未来要如何发展?这场大会给了我们答案。”创立于香港、扎根于漳州的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今年正努力争取第二个行业驰名商标。在董事长何贵杰看来,漳州发展中医药产业不论是在资源端、技术端、消费端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具有极大优势。“我们要继续深耕漳州,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通过打造一批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这是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

  从古代“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伴随中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拓展深化,中医药作为文化瑰宝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造福世界人民。特别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得到世卫组织的认可。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迎进来’,中医药和中医药工作者都日益受到金砖国家民众的欢迎。”在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执业药师黄进明看来,当前金砖国家对传统医药发展高度重视,为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拓展了空间。“过去,漳州片仔癀以其抗击相关疾病的独特疗效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使者、中国符号;未来,我们更要借助名医、名馆、名方、名药优势,不断拓展海外市场,通过金砖各国间的互惠合作让传统中医惠及更多人、传播得更远。”

  中医药的发展,必须遵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守正,是要牢牢掌握中医的理论体系;创新,是要激活产业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发挥中医药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苏友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计划依托福建中医药大学片仔癀创新研究院,与包括漳州片仔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企业和机构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交流,在自主科研、奖励机制、薪酬激励等方面深化改革,让中医药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互学互鉴,不仅是走出国门的互惠互利、专业人才的互培互通,更有跨越科属的携手并进。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漳州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第一时间介入、全程深度参与,为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市中医院院长林石明认为,中西医的互学互鉴,不仅需要在投资结构和构建医疗卫生标准体系中做到中西医并重,更要在综合医院推行中西医并重的具体举措,从而推动中医药多形式发展。下阶段,市中医院还计划携手片仔癀公司共同推进具有漳州特色的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继续发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效应,为百姓健康保健护航。

  “这是一个创新转型的契机”

  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大健康时代”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中医药事业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

  “闽产药材品种名单‘福九味’中的金线莲、铁皮石斛、巴戟天、绞股蓝等在漳州都有较大产值。”国家中药材标准化和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福建站站长黄瑞平表示,漳州的中药种植企业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创新林下种植、仿生栽培等新兴技术,不断因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加之名企积极带动,一改过去只求产量的发展模式,向着以提高质量为根本的理念转变。“在推动种植户抢抓提质增量的同时,我们希望能早日建立起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倒逼企业从源头把好中药材质量关。”黄瑞平说。

  “创新”一词在中医药产业的分量有多重,福建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家水深有感触。作为南靖县金线莲研究中心,公司创立15年来,已拥有发明专利2个、使用新型专利27个,推动金线莲从闽南地区一步步走向全国。“我们致力于金线莲有机种植的研究和推广,如今金线莲以套袋种植方式,无需农药、不产生农残,更加生态环保。”韩家水说,“中药种植技术的创新研发是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永不止步。”

  “依托地域优势拓展中药产业集群,是我们与漳州同行们最常相互探讨的课题。”福建半亩方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达告诉记者,落户于福建建宁的该公司是一家从事莲系列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目前已获得多项独家专利,正依托实验基地开展高附加值建莲等食品研发。徐达非常期待与漳州中医药企业携手,依托本地优势产品,打通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开发出与中医药产业相关的农旅、康养等新产业,共同打造大健康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转型再升级。

责任编辑:吴鹏举 陈岩 吴辉煌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