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庆: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调查与发现

来源:漳州新闻网      2022-11-10 09:55      编辑:高丽君

  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杏仔村东侧圣杯屿海域,东北距离圣杯屿约200米,西侧距离古雷半岛沙滩仅500米,东邻莱屿门航道。水深27—31米。圣杯屿位于航道之中,当地渔民称“相北岛”,周边海域暗礁丛生,其中圣杯屿与内南屿之间深度超过5米的水域不到300米宽,而莱屿门同深度的航道宽度也仅1.5公里。境内为不规则的半日潮,潮汐和水流受暗礁影响,不仅流速大,而且变化复杂,当地渔民号称“八卦潮”。另外,该海域还多突发大雾天气。因此,帆船时代容易发生海难。  

  遗址所在地原属漳浦县,唐中宗嗣圣三年始设。天宝元年,改为漳浦郡,宋因之,元代为漳州路。素有“苍山万寻、涨海千谷” “处八闽之极地,为漳潮之要冲” “控引番禺、襟喉岭表”之称。自古以来菜屿门及其西侧圣杯屿与内南屿之间的航道是船只南北往来的重要门户和通道。明代正统年间曾在古雷半岛设立古雷巡检司,与东山守御千户所(水寨)遥相呼应、互为犄角。

  总体来说,该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航道要冲和传统海难易发地。

  沉船遗址发现始于2010年的非法盗捞,先后缴获文物达1644件。目前该遗址先后进行过三次水下考古调查。第一次是2014年,福建省博物院首次对沉船遗址进行了调查,初步确定了文物散落范围、沉船保存状况和沉船性质。2016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漳州、厦门海域水下考古调查时,曾再次对圣杯屿沉船遗址周边区域进行调查,在遗址南侧约70米处,发现水下散落瓷器,采集出水数十件,提出遗址可能分为南北两区。2021年,国家文物考古研究中心开展全国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进阶培训实习,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对遗址的分布范围、埋藏状况和保存状况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 

  该遗址保存有木质船体。船材以樟木和杉木为主,船只底板为单层板结构,发现有舭龙骨。最早曾于宁波东门口宋代沉船发现,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是目前国内现存唯一一条具备舭龙骨的古代沉船。国外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采用该技术。

  目前发现的船货包装方式主要是用竹片包装保护,类似《陶冶图说》中记载的“茭草直缚于内,竹篾横缠于外”的包装方式。每床(或仔)瓷器摆放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2021—2022年度,采集、发掘出水近1500余件套文物,数量多,但是器物类型较为单一,依器类及大小特征可分为碗类(大碗、碗、小碗)、盘类(大盘、盘、小盘)、盏、碟、高足杯、洗、钵、香炉共十一类二十五个型。陶器仅发现有罐一件。

  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船材测年和出水瓷器皆指向14世纪,这与元代晚期龙泉瓷器成为主要外销瓷器的现象也吻合,可以说该沉船为元代晚期的典型外销贸易船只。采集、发掘出水瓷器,目前发现皆为龙泉窑瓷器(除一件陶罐口沿外),经对比研究,应为浙江龙泉青瓷,与横山周窑址、龙泉东区大白岸窑址群元代晚期出土的瓷器相似度较大。

  元代龙泉瓷器的主要外销港口有宁波、温州、泉州和福州。主要销售地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及东非。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副研究馆员 梁国庆)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