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强:让垃圾分类“声”入人心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2-11-15 09:54 编辑:吕芙蓉
陈文强向小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陈文强是漳州首批垃圾分类讲师团中的一员,本是高校数学教师的他发挥特长,运用数学知识让“易混”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好记”的生活常识。
“大部分人一定认为猪牛羊大骨是‘厨余垃圾’吧?其实它们是‘其他垃圾’;药品包装是‘其他垃圾’吗?其实它们是‘有害垃圾’,我们应该怎么区分呢?让我来给大家解密。”日前,漳州首支垃圾分类讲师团正式“出道”,漳州高新职业技术学校数学老师陈文强作为讲师团中的一员,已经开始上岗为学员开展培训。数学老师授课垃圾分类知识?你没听错。说起陈文强和“垃圾”的那些故事,不得不从15年前说起……
陈文强的妻子是一名环卫系统员工。“婚后,她总是早出晚归,节假日也常加班,我很疑惑,为什么她的工作会这样忙?”在送妻子上下班的过程中,陈文强慢慢发现,中转站的“垃圾山”总也清理不完,环卫工人和垃圾车驾驶员每天凌晨便出发,来来回回清运垃圾,直至深夜……而他的妻子,不仅要用手中的相机定格这些辛劳的瞬间,还要用文字记录下这份平凡工作的不易。
渐渐理解妻子工作的同时,陈文强也开始聚焦垃圾分类业务,参与其中,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与市环卫中心职工一起走街道、到社区、进学校、访企事业单位,开始了他的公益宣讲之路。
近几年,国家大力号召实行垃圾分类,各大城市相继贯彻落实。“在提出垃圾分类这个明确概念后,我和妻子包括市环卫中心的成员们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宣传才能让‘四大样’(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的知识深入人心。”在实践中,陈文强逐渐意识到,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针对宣讲对象的背景、心理、个性分类授课。
在课余时间,陈文强利用数学专业知识,通过数据分析,统计老人、小孩、青年以及各行业人群对垃圾分类的接受程度。每次宣讲前,他会认真分析宣讲对象,充分考虑他们的年龄层、知识结构等差别,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创新讲授形式,想尽办法让“易混”的垃圾分类知识转化为“好记”的生活常识。
“给芗城二实小的孩子上垃圾分类课时,有个小朋友问我,可以把这些垃圾整合成一个大球,发射到外太空吗?”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让陈文强觉得特别有童趣,也让他意识到,“垃圾分类”知识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有句话说得好:‘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物尽其用,也能变废为宝。”陈文强授课时,除了讲解如何垃圾分类外,还注重阐释垃圾分类的意义,让听课者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垃圾分类看似小事一桩,却是助力城市“绿色消化”、保护美丽家园的关键之举。通过触动人心的讲解,调动大家进行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陈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养老院、老红军家中宣讲垃圾分类知识,深受老人们的欢迎。”市环卫中心垃圾分类科吕洁说,“他还穿着‘绿宝’吉祥物的衣服在福利院与孩子们互动,教小朋友跳垃圾分类手势舞,临走时孩子们依依不舍,老师们一直询问何时还能再来。”在市环卫中心组织举办的各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总少不了陈文强的身影。受众的认可和喜爱也让陈文强更有宣讲的干劲,他为自己能够成为首批垃圾分类讲师团中的一员而自豪。
“垃圾分类讲师团现有讲师24名,来自环卫系统、教师行业、自由职业者等多个领域,都是对环保工作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轻人。”市环卫中心主任柯冰冰表示,他们的宣讲形式多样、生动有趣,为漳州的垃圾分类宣传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报记者 李 润 文/供图
责任编辑:黄舒哲 陈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