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创新三个机制破解就业难题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4-03-11 21:46 编辑:吕芙蓉漳州新闻网讯(吕新国)诏安县坚定不移深化拓展“三争”行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创新创业、人岗匹配、维权保障三个机制,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有力推动创业就业,切实为“稳岗位、促生产”提供强有力用工保障,实现稳就业增民生福祉、保用工促企业发展,进一步助力诏安经济持续向好。
依托省人社厅创新开发的“人策匹配机器人”服务平台,诏安县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实现智能服务“一键匹配”,及时梳理线上政策服务机器人就业创业政策的知识配置,为人才、企业勾勒“数据画像”,匹配所有可预享的就业创业和人才政策、补助金额以及获取补助申请渠道,让“人找政策”变为“政策找人”,实现人社政策数字化服务。截至目前,“人策匹配机器人”平台已上线就业创业政策12项,服务次数超2000人次。孵化服务“精准滴灌”。建设硒博士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集聚各项创业要素,为入驻基地的“本土”初创人才免费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解决创业初期资金、资源缺乏问题。自基地提供“双创”服务以来,先后指导孵化省、市级创业项目60余个,服务创业企业及创客2000余人次,入孵创业实体总体孵化成功率98%。组织推荐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29项,获得各级政府部门支持项目42项,诏安硒博士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基地获评“全国第五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导师服务“问诊开方”。聘请高校教授、企业家、投资人等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创业导师团队24人,开展培训辅导、政策宣讲、项目路演、创业大赛等活动165场,对创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技术监控、评价、指导和纠偏,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通过创新创业服务机制,涌现出诸如陈晓冬“网红芭乐”为代表的一批创业标杆、致富带头人,也为群众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诏安县组织精干力量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用工情况抽样调查,收集汇总全县15个乡镇外出返乡人员就业需求信息,将外出务工人员情况与企业用工空缺岗位信息、招聘信息进行比对,定期为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意愿重点群体(脱贫人员)推送符合其条件的就业岗位,让就业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人岗精准匹配,确保送岗入“家门”,为老百姓提供贴心服务。为了将人社基层信息化平台延伸至15个乡镇和工业园区,诏安县启用自助终端服务渠道应用及乡镇劳保所审核管理端应用系统,提供企业用工服务、个人应聘等24小时“全天候服务”;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通过海峡导报社记者镜头直观展示企业情况、用工需求、福利待遇等内容,吸引了10.2万人次在线观看,获赞6万次,多家培训机构慕名到直播间线上沟通为诏安输才。为方便企业和务工人员对接,诏安县开展“入企沉浸式招聘”活动,组织求职者到企业实地观摩,为用工企业和就业人群“牵红线”,促成求职和招工的双向选择,提升企业稳岗扩岗能力,促成企业和职工“双赢”。2024年元宵节后,全县企业100%开工复产,员工总体返岗率为90%以上,比去年的返岗率提升了13.2%,合口味食品、溜溜果园食品、澳华农牧科技等重点企业产能迅速恢复至节前水平。
为了保障务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诏安县创新维权保障机制推行多元调解、速裁快审制度,建立“速裁团队”“局长调解工作室”等,大力推行“调解+速裁”办案模式,针对农民工欠薪案件,开辟绿色通道。自2024年来,诏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0件,其中立案受理30件,结案23件,仲裁结案率76.67%;处理案外调解17件,调解成功16件,涉及金额4.91万元。劳动仲裁案件平均办理时限18.61天/件,比法律规定时限提前58.64%。信息共享、联动处置。由县人社局牵头,公安局、检察院、住建局等多部门联合,在预警、研判、处置、维稳上实现一体化执法、群策群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确保各类各类维权涉稳信息解决在小、处置在早,共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起,非法用工行政处罚2起。同时,注重发挥媒体正向引导、反向监督警示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等新闻报道,有效营造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浓厚宣传氛围。2023年7月被省人社厅评为“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单位”。2023年8月被人社部评为“2022-2023年度劳动保障新闻宣传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实时监管、动态化解。依托省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全力推动所有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平台监管,督促实名制管理、工资专户等信息及时采集更新,解决监管难题,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目前,诏安县实名制平台在建工程项目33个,实现工程款支付担保动态全覆盖。2024年来,已解决各类投诉案件84起,涉及农民工390人,涉及金额487.45万元,结案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