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县长桥镇友爱村:念好绿色致富经,开启乡村幸福门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4-07-21 16:10 编辑:庄文剑初夏的友爱村,蝉声阵阵,一股凉爽的清风拂过郁郁葱葱的树林,带起阵阵叶浪。在炎热的夏日里,这个邻近324国道的村庄正散发着勃勃生机:道路旁,庞大的吊车、大货车通力协作,将村民种植的商品苗木源源不断输往四面八方。百姓家中,村民们正聚精会神地计算着卖树的收益,嘴角掩饰不住笑意;苗木场内,勤劳的工人正为树苗浇水,炎夏让他们停下擦擦脸上的汗水,望着娇嫩的树苗,心中畅想着被繁茂树叶所荫蔽的幸福未来。
这里是漳浦县长桥镇友爱村,近些年,友爱村利用土地资源优势,以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为依托,大力发展高优园林苗卉产业,在各任驻村领导的指导和镇村领导班子的积极带动下,党员干部与群众奋发向上,友爱村的园林苗卉产业越做越红火,村民的收入日益提高。“村民户户种苗木,苗卉产业从2005年的几十亩,发展到了如今的3000余亩,年产值逾2000万元,苗卉产业不仅让村集体有了土地租金,也让村民尝到了丰收的“甜头”,有了增收的“劲头”。”友爱村党支部书记林友土介绍道。
党组织领头走好致富路
林友土是友爱村种植园林苗木第一人,经验丰富的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作为村里的“领头雁”, 一有时间,他便会到其他村民的田间,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他们。“我是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致富是我一直以来奋斗的目标。”林友土说。此前,村民们种植苗木一直存在单打独斗的情况,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准确及时,以致苗木种植存在销路窄、品种少的情况。在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他便牵头村两委,成立了“友爱花卉互联网”,及时互通市场行情、品种更迭信息、先进种养技术,村民的收入稳步提高,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田秀才合作齐谱致富篇
2009年,随着漳州海峡花卉集散中心落户友爱村,不少敢闯敢拼的年轻人看到了发展机遇。一些大学生刚毕业,就选择回乡创业,在家门口发展苗木种植业。2011年,刚踏出大学校园的林志艺,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大学快毕业时,有几家公司到友爱村租地,发展绿化苗木业。见此情形,我心想,都有公司来发展绿化苗木业了,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我接触了绿化行业。”林志艺回忆道。刚开始,他跟着村里人种植秋枫树,一段时间后发现产品过于单一,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于是,他开始走南闯北参观学习,引进了国内热销的海棠、乌桕、香樟等苗木品种,让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更具选择性。“今年这个夏天收入预计可以达到3万元”林志艺说,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种植,林志艺的苗圃保持着精品苗木的种植模式,订单源源不断。
友爱村是长桥镇革命老区村,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互帮互助、共同发展,是村民们长久以来心照不宣的默契。村民们究竟是如何用好这份默契共同致富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互相介绍客户。客户需要购买苗木,购买清单通常涵盖多个品种的苗木,当村民的种植的苗木种类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时,往往会介绍给本村的同行。正是因为这种优良传统,才让友爱村的苗木产业发展蒸蒸日上。“大家互相帮忙,才有今天的成绩”林国煌说。
和林志艺一样,2009年,林国煌放弃了厦门的工作,选择回乡创业,刚开始以地被苗种植为主。经过多方考察筛选,林国煌发现红花继木颜值高,市场前景广阔,再加上村里面没什么人种,正好可以引进来试种。“发展到现在有五六十亩了,以这种灌木球为主,一年四季都不落叶,都是红色的,这样每亩产值可以达1万元左右。”林国煌介绍道。
村企联手共享绿金山
以漳州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为依托,通过能人带动,友爱村的花卉苗木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村里探索建立了“村企+个体工商户+种植户”的联建机制,不断促进花卉苗木的生产销售。
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在2022年底正式成立海峡生科数字花卉电商供应链平台,依托互联网直播带货等销售手段,不断拓展花卉苗木产业新业态。“目前来讲,一天平均的营业额在5万元左右,第一期工作的开发当中,目前的占地已经达到了将近30亩的规模。第二期,我们要再投入20亩左右的场地进行扩建。”海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郭海峡介绍到。稳定提升的销售额离不开充足的货源支持。“友爱村通过成立花卉互联网产业,依托海峡集散中心,一个苗木单子全村分享,让我们村民收入稳定提升。”友爱村党支部书记林友土说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革命老区村,友爱村充分发挥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精神,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村民们互相抱团取暖,共同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