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来电” 向“新”出发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4-10-07 09:28      编辑:陈细慧

  东山太阳海缆:

  海上“来电” 向“新”出发

  ☉欧东茵 文/图

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粗大的海缆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初秋的东山,“新”意盎然。

  地处海岛县,东山土地资源稀缺,如何破解产业发展空间制约,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集中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把优势产业链锻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山县委书记何霭在年初全县重点产业链推进会上给出了答案。

  锚定方位,众志成城。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立足海岛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布局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积极向“新”发力:海上风电运维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高达149.9米的立塔已进入最后的设备安装阶段……日前,太阳海缆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交流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含软接头)产品通过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产品的综合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以投入生产。

  创新创造的春风迎面扑来,质感满满。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正以拼抢之势真抓实干,不断构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迎“新”出发。

  向“质”而行 激活产业

  走进东山临港产业园,149.9米的太阳海缆立塔矗立在眼前,高耸入云。

  立塔是太阳海缆项目的重要配套,其内部的立塔式超高压电缆生产线,将利用重力作用解决超高压电缆的绝缘和护层偏心问题,以达到超高压电缆的质量要求。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副总裁向阳告诉笔者,立塔内1条500kV超高压立塔生产线和1条750kV超高压立塔生产线目前均已通过验收。

  在10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卧式生产线上,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张金武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参数。虽然整条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运行,但是在张金武看来,这是一条“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极高的黑色生产线,必须保证机器安全稳定运行。“一根海缆长达数十公里,稍微有点闪失就会‘满盘皆输’,对质量咱们丝毫不敢有半点马虎。”张金武说道。

  走出厂房,只见一条黄色的输缆通道架在空中,从厂房的储缆池出发,跨过园区马路,蜿蜒通往一公里外的3万吨海缆专用码头。

  海底电力电缆单根长度可达数十公里,重量可达数千吨,需装船运输施工,厂区周边现有码头难以满足其装船要求。为了确保电缆产品安全运输,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启动海缆装船施工作业新码头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目前,3万吨海缆专用码头已经建设完成,正处于交工验收阶段。

  “从生产到交付,我们用最高标准和质量认真对待产品诞生的各个环节,只有向‘质’而行,才能激活产业,真正抢占市场。”向阳告诉笔者,目前企业年产值达32亿元,海底电缆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好评。

  向“新”而动 智慧起航

  何为“新质生产力”?太阳海缆“新”在哪?

  “新在符合新发展理念,又能补齐新链条产业。”向阳介绍,发展海上风电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海上风电是未来高增长的新兴产业之一。而海缆是铺设在海底的电缆,通过它将海上风电输送到陆上,作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大动脉”,海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陆用电缆企业多达上万家,而海底电缆企业只有十几家。福建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21万千瓦。然而,整条海上风电产业链中,福建唯独缺少海缆生产。2022年,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瞄准市场空白,在东山总投资19.06亿元,去年6月成功试生产第一条生产线,结束了福建不能生产海底电缆的历史。

  发力于高新技术的海底电缆工程,被公认为复杂程度极高的大型工程之一。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合作,运用智囊团队的力量,针对行业内的关键技术和难题进行联合攻关。“通过与高校开展智慧科研合作,攻克更高电压等级、在全球都属于领先水平的海缆生产技术,这为太阳海缆跻身全球海缆生产第一梯队打下基础。”向阳说道。

  如今的太阳海缆(东山)有限公司不仅建有超高压立塔、中压悬链楼,还拥有国内最大的立式成缆机、行业首台169盘框绞机和世界领先的生产线装备,建设中、高、超高压海底电缆生产线8条,重点生产750kV及以下海底电力电缆、海底光电复合电缆、柔性直流海底电缆和陆用110kV及以上高压电缆,实现年生产海底电力电缆1200千米、陆用高压电缆200千米的产能,生产水平和高科技含量在行业内首屈一指。

  向“优”发力 筑巢引凤

  企业发展不仅依托资源要素,更依靠营商环境。

  近年来,东山县始终坚持“尊商重企、亲商暖企、安商助企”的营商理念,和企业彼此滋养、互相成就。从招商开始,县项目代办中心第一时间启动“1+1+1”代办模式,提供“并联式”办理、“量体裁衣式”服务,让项目在拿到用地当天就办结完“一书三证”,刷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东山速度”。同时,创新推出“分阶段审批联合验收”服务模式,工作时限由10天缩减到1天。

  “县主要领导是我们企业的常客,每个月都来,有时候一个月还来好几趟,都是直接问困难解难题。”向阳高兴地说,有了“一把手”的关心和支持,企业发展更为顺畅也更有信心。

  日前,东山县政府与太阳海缆正式签约海上风电运维基地项目,拟在东山县太阳海缆码头成立集运维中心、数据中心、调度中心和备件仓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型海上风电运维基地,项目预计占地面积15亩,共分三期建设4个运维专用泊位,总投资约5亿元,以匹配漳州区域内海上风电规模增长需求。中心建成后,预计运维规模可达年产值2亿元,年纳税600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0个。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翻开东山产业图谱,方圆2.22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产业园里,太阳海缆正与一道新能源光伏组件、旗滨光伏玻璃等龙头企业蓄势破题,向“新”而动、向“优”发力,带动产业集群升级,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光伏产业新格局。

责任编辑/张晗 周媛婷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