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时评】像谷文昌那样“蹲下去”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4-10-30 09:07      编辑:吕芙蓉

  ⊙之山

  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当年,谷文昌从河南来到东山,一开始连闽南话都不会讲,他把自己“蹲”到百姓中间,实实在在办成了许多事,赢得百姓的好口碑。像谷文昌那样做人、为政,“蹲下去”的作风很值得今天的干部学一学。

  “蹲下去”,“蹲”这个字很贴切。为什么不说“走下去”“跑下去”?干部下基层,是不是用“蹲”的姿态,差别很大。“走”和“跑”,虽然也下去了,但要么是居高临下,要么是脚步匆匆,往往起不到好效果。一些同志回忆,谷文昌下乡时,总是“蹲”到群众中间,与大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而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谷文昌纪念馆里不少老照片,都印证了这点。

  “蹲下去”有什么好处?一则是能听真话。“架子”放得干净利落,把肩膀与群众摆齐平,大家才愿意和你交心交流。要是端着捂着,就算走到群众中间,听到的往往是老百姓“心里过滤好多遍”的“台面话”。当年谷文昌在东山,全县400多位生产队长,他大多能叫得上名字。这样的干部,群众才会当成自家人看待。二则是能取“真经”。干部要有两种视野,战略上“跳出漳州看漳州”,战术上“蹲下去看清蚂蚁”,既要观全貌也要察细节;既要看现象更要掘本质。不论是谷文昌还是焦裕禄、杨善洲,这些优秀县委书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看问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蹲下去”的干部才有威信。做好基层工作,干部威信很重要。这不是靠摆“官架子”摆出来的,威从信来,百姓的信任、信赖才有干部的威信。谷文昌担任隆陂水库建设总指挥时,和民工吃住在工地,五十几岁的人还和大家一起扛石头。裤管沾泥巴、手上长老茧,一点都没有“官样”,可大家心里反而对这样“蹲下去”的干部“高看一眼”。虽然可“平视”,心中却敬仰。有这样的带头人,还有什么困难攻克不了。

  过去,衡量基层干部有没有真正“蹲下去”,有条最简朴的标准——进村狗不叫,意思是干部和这里的群众打成一片,连看门的狗都认人了。这条标准在今天依然适用。

责任编辑:黄妍婷 陈 岩 程 琳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