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时评】DeepSeek代替不了 “随访笔记”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5-03-07 09:31      编辑:吕芙蓉

  这段时间,不少干部通过“随访笔记”解决问题的案例见诸报端,但还有一些同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年轻干部提出这样的疑问:都DeepSeek时代了,还需要这样一本笔记本吗?

  当然需要,本子不能少!在过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胸前别着钢笔,腋下夹着笔记本,被认为是干部的象征。村里遇上点什么事,都盼着有个干部来“做主”。当然,这种认知已是“老黄历”了。但是,干部做基层工作,一定要读懂群众心理。你说我记,是一种尊重。不要小看这种形式,试想如果现场向群众了解诉求,干部连笔头都舍不得动,就算真记在心里了,群众也会觉得自己的话被当成“耳边风”;又或者边听边低头猛戳手机,虽然也是在记录,但给群众的观感着实不好。大家换位思考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掏出本子记录,这个举动虽小,却是干部留好“第一印象”、拉近干群关系的“规定动作”。更何况,向群众问需、问计、问效,干部就要以学生的姿态,带上笔记本走进大课堂。

  “随访笔记”之所以称为“随”,有随时记录、随时提醒之意。“张大爷家的屋顶漏雨了”“村口的路灯亮不了”……随访笔记里记录的多是群众身边的小事、琐事。正因事不大,才需要时时提醒“勿以善小而不为”。笔记本揣在衣兜里,放在案头上,空闲的时候翻一翻,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销号”,还有哪些诉求没有回应。这种提醒,不是按按手机、敲敲键盘就能代替的。当兜里的笔记本磨出了毛边,百姓的“幸福账本”就写满了新篇。

  键盘取代不了笔记本,但笔记本却需要科技的加持。“本上”和“线上”结合,让“土办法”插上科技翅膀,随访笔记就能发挥最大功效。年轻干部与其疑虑“还要不要那本笔记本”,不如好好思考,如何让技术成为笔记本的显微镜——既处理好民生需求的细枝末节,也增添城乡治理的科技味。 ⊙之山

责任编辑:黄妍婷 陈晓云 孟庆昊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