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执生态之笔 绘民生答卷
来源:漳浦新闻网 2025-04-16 16:26 编辑:邱枫漳州新闻网讯(林泽霖 刘冠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这是百姓安定栖居的生态底色,一湾碧水映照清澈见底的民生福祉,满目青山承载生生不息的永续根基。漳浦干部的“随访日记”里,记录着发展,书写着民情,也关注着生态。

林泽霖 供图
农村污水问题如何解决?海水养殖尾水如何治理?怎样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如何修复?山水项目验收迟迟不能通过怎么办?……
摊开这张“生态卷”,问号之后的留白处,如何落笔?
仲春令月,时和气清。走进赤湖镇亭里村的高位池养殖基地,海风徐徐。村子西侧的高位池一口连着一口,绵延数里。据统计,赤湖镇高位池养殖面积共3117.79亩,其中亭里村约占70%,主要养殖金刚虾和南美白对虾,是养殖大县漳浦的主产区之一。
高位池养殖,也称提水式海水养殖。2023年11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深土镇、赤湖镇将军湾沿岸密布着提水式海水养殖场,大量养殖尾水通过溪流直排入海,在海面上形成黑色污染带。
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生态,高位池养殖进退维谷。
于是,一场养殖尾水治理行动在赤湖镇全面展开。为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推动海水养殖产业转型升级,赤湖镇按照“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工作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镇村干部常态化奔走于养殖场,结合“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工作制度,入户宣传沟通,用心用情做通养殖户工作,广泛传播生态思想,让绿色养殖观念深入人心。


林泽霖 供图
在镇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广大养殖户从最初的不理解慢慢转变为愿意配合整改。起初,大伙儿通过建设“三池两坝”,以物理拦截沉淀方式处理尾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初步实现尾水不直排。然而,传统的“三池两坝”治理工艺并无法根除养殖尾水排放总磷总氮超标污染问题。于是,在环保海洋部门、科研院所、专家、研究人员和干部群众的探讨下,总结传统治理工艺的长短板,深入探索研究各种创新方案,引入并创新尾水治理技术、设备,因地制宜形成4种主要治理模式,最后综合了处理效果、操作模式、成本等因素后,选择“三池两坝+砂滤罐”这种养殖户较为接受的模式推广应用。
截至目前,赤湖镇养殖尾水整治已累计投入超1500万元,订购尾水处理设备126套,运行40套,可覆盖处理1426.64亩养殖池塘尾水,尾水设备运行覆盖率约45.76%。
“尾水处理设备的投用,为传统‘三池两坝’工艺画上点睛之笔,极大提升了尾水处理质效,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让养殖户搭上自动化信息化的快车,为全镇海水养殖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长足动力。”赤湖镇组织委员杨维勇说。
通过“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制度的落实,赤湖镇有效治理了养殖尾水。而在盘陀镇通坑村,一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战也取得了成效。

林泽霖 供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梁山脚下的通坑村时,村庄处处洋溢着盎然春景,鸟语伴着花香,树木吐露新芽,缤纷的花朵迎春开得正艳,房前屋后用竹篱笆围起的菜园焕发生机绿意,清澈的溪水潺潺流动,绕着村庄、穿过农田。
这是一幅和谐美妙的村景图。然而,在一年前,通坑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污水没有统一收集,直排到沟渠里。”“水体又黑又臭,蚊虫还很多。”“走到哪里都能闻到臭味,空气很不好。”村民们多有抱怨。
为此,漳州市漳浦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捍南时常与同事一起进村入户,广泛收集村民意见建议,充分了解村庄污水排放、地势、农业种植等情况。在他的随访日记里,屡次提到通坑村生活污水治理问题,包括村民反映的问题、试点项目的推进进度、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内容。
针对这些情况,陈捍南多次同镇村干部探讨研究,怎样为通坑村“量身定做”一套合理的污水治理方案。通过一次次推敲,他们决定在通坑村试点实施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项目。

林泽霖 供图
“在借鉴了浙江、江西的农污资源化利用经验后,我们结合通坑村地形地貌特征,创新性地提出了‘101管理模式’。”陈捍南介绍,该模式通过建设资源化利用点,通过网格式输送将污水转化为肥水,达到100%“就地就近利用和生态循环”的效果。同时采用了“五色管理法”,将资源化综合利用分为前端、中端、末端三部分,既满足村民农业用水需求,又达到农污排放标准。

林泽霖 供图
目前,通坑村试点项目已建成6个资源化便民利用井,以及污水处理设施、喷灌系统和信息化监测平台各1套。项目实现了农污收集率100%,日收集污水80余吨,资源化率90%,灌溉面积60余亩。
“通过开展‘四下基层、三进三访’活动,我们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创新实施污水治理方法,成功将通坑村的生活污水问题转化为资源利用优势。”陈捍南说,这不仅美化了环境,方便了村民,也为类似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四下基层、三进三访”工作制度实施以来,漳浦干部常态奔跑一线,跋山、涉水、看生态。他们把“绿水青山”写在本子上,把民生福祉装进心里头,用笔墨详尽记录“问题清单”,以实干笃行书写“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