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通吃”的榜山社区食堂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5-07-05 11:17 编辑:陈铃清既是“白领港湾”,也是“银龄餐桌”——
“老少通吃”的榜山社区食堂
⊙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一到饭点,社区食堂便排起长队。 龙海榜山镇 供图
龙海区榜山镇的榜发社区食堂,大门敞得很开。
“快走,再晚队伍就排得更长了。”12时03分,指针刚划过正午,跃泉就攥着公司发的5元代金券,脚步匆匆地奔向楼下。
在龙海明发广场一楼,刚开业不久的榜发社区食堂,饭菜的香气正化作无形的“磁场”,将写字楼里的白领、穿梭街巷的骑手、周边村落的老人,汇聚在同一片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
这家开业不久的社区食堂,为何能让年轻人和长者都吃得津津有味?答案藏在选址智慧、市场机制和个性服务的三重巧思里。
食堂开在外卖多的地方
时针拨回到去年,榜山镇多家电商企业还陷在“场地告急”的困境。榜山镇党委政府主动出击,为企业与明发广场牵线搭桥,通过“资源联姻”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也让这座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商业地标重焕生机。然而,伴随着像跃泉这样的新职工不断涌入,新的民生难题接踵而至。
一次走访调研中,正值中午下班时分,写字楼大堂堆积了不少待取的外卖,引起榜山镇干部的关注。原来,由于周边餐饮配套较少,写字楼内的25家企业、近400名员工只能靠外卖果腹,写字楼大堂俨然成了“外卖中转站”。
“一临近饭点,‘吃什么’就成了员工们最大的苦恼。”福建七点食分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办公地点就位于龙海明发广场21楼,公司传媒部负责人林智云表示,公司午休时间仅1小时,外出吃饭回来几乎没时间午休,过去员工们依赖外卖,即便有餐补,也常常因外卖价格高、送达时间不定、饭菜易凉等问题怨声载道。
不仅如此,写字楼还毗邻饿了么龙海公司总部,近百名骑手的一日三餐是刚需。以写字楼为圆心、15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的“圈”中覆盖柯坑村、田边村及多个小区,涉及人数超12000人,不少银发族和双职工子女同样面临“吃饭难”的问题。
捕捉到群众的就餐痛点后,榜山镇迅速行动,经过科学研判、前期调研和积极协调,最终决定邀请有多家食堂运营经验的民营餐厅——荣升餐饮在此设立社区食堂,精准踩中多方需求的“圆心”。
“三本账”里的共赢之道
不久前,榜发社区食堂正式开业。走进食堂,门口宣传板上“套餐:两荤三素15元、一荤三素12元”的字眼格外显眼。
这组数字背后,是当地政府与荣升餐饮算清的“三本账”——成本要可控、价格要亲民、食堂运营要可持续。
“政府帮我们对接企业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控制成本。”食堂现场经理王朝猛介绍道,食堂秉承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共惠”的原则,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每日提供三餐,营业时间从早上7时到晚上8时,周末无休。菜单方面,食堂每天供应超30道现烧菜品、超7种炖品,均由公司统一定制。“我们公司同时经营着十几家食堂,可以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食材成本,实现经营成本控制最优化、群众受益最大化。”王朝猛表示。
如今食堂面向全年龄段开放,近300平方米的空间可同时容纳132人就餐,既是周边居民的共享食堂,也是白领食堂。每到饭点,食堂外便排起长队,日均接待超300人次。为节省写字楼员工排队时间,榜山镇在征求企业建议后,与食堂协调,搭建企业专属订餐群,员工们提前下单,就能在午休时轻松拿到热气腾腾的饭菜。
一碗热饭成为楼宇招商名片
在服务细节上,榜发社区食堂也下足功夫。
食堂角落里,总备着绿豆汤、西瓜、花生、地瓜等小食,前来就餐的食客可随意取用,为忙碌的打工人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
对老人和新就业群体而言,食堂则是另一种温暖。午餐时段,新就业群体穿戴工作服或携带证件前来,就能和老人一起免费畅饮豆浆;针对骑手错峰用餐的习惯,食堂在每天13时30分至14时、19时30分至20时两个时段,推出八折“错峰优惠”;卤面、清汤面、包点等也随时“待命”,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即便错过饭点的骑手也不用担心会跑空。
一碗热饭,不仅填饱了胃,更连起了楼宇与社区,成为楼宇招商引资的亮眼名片。榜山镇通过市场化选址、市场化运营,携手民营餐厅保障白领“舌尖上的小确幸”,实现政府、企业、餐厅、民众四方共赢。办好一个社区食堂看似小事,却是以“民生温度”丈量发展成效、实现惠企惠民的生动写照。
责任编辑:黄妍婷 陈 岩 陈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