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匠心传承:盼华安北溪乌龙“韵味新生”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5-07-05 11:18      编辑:陈铃清

华安县首届北溪乌龙茶烘焙拼配比赛现场

  日前,在2025年全国绿色食品宣传月活动上,华安铁观音成功入选“2024年度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一喜讯传回华安之际,正值当地首届“土楼茶香杯”北溪乌龙茶烘焙拼配比赛结果揭晓,正和茶业林金和、惠德茶业汤惠德两位老师傅凭借深厚技艺斩获一等奖。“品牌+技艺”双轮驱动,标志着华安茶产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走进比赛现场,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茶香。58岁的林金和正全神贯注地盯着温度计,三十多年的经验让他深谙“差一度、差一香”的道理。这位老茶人始终坚持北溪乌龙的灵魂在于叶底的耐泡度与厚度。而在另一侧的评审区,汤惠德正在展示他独特的拼配技艺。他将金观音的鲜香、铁观音的醇厚、金牡丹的耀眼汤色巧妙融合,像一位“茶叶调香师”般,用舌尖记忆调配出层次分明的茶汤。

  这场别开生面的比赛采用了“统一茶样、时间、地点和烘箱”的“四统一”规则,让参赛者纯粹比拼技艺。“送样参赛能选出好茶,现场赛才见真功夫。”林金和的感慨道出了茶人们的心声。从2004年踩着茶青起步,到2013年挂起自己的招牌,再到如今站上领奖台,汤惠德的经历正是华安茶人坚守匠艺的缩影。这种“慢工出细活”的传统,让北溪乌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韵味。

  然而,荣耀背后亦有隐忧。汤惠德坦言:“春茶有老客户预定支撑,夏茶却要靠拼配技术‘找活路’。”在传统铁观音市场萎缩的当下,春茶因品质优异主攻高端客群和精品渠道,夏茶则需通过新式茶饮渠道消化。虽然华安茶企近年斩获多项全国赛事奖项,但市场转化率仍不理想。

  林金和的客户图谱更直观地反映了行业变迁。那些合作二十多年的外地老客户,虽然仍会每年驻守华安收茶,但订单总量已逐年缩减。“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如独特的北溪乌龙工艺。”他提到,近年来政府持续推动“北溪乌龙”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赛事推广、电商扶持等举措,逐步打开市场空间。

  “没有统一视觉标识和地理标志认证,消费者很难建立品牌联想。”林金和表示,目前品牌影响力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消费者对北溪乌龙的认知仍处于起步阶段,“这不仅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行业内部的共同努力,包括统一包装、加强宣传、拓展销售渠道等多方面协同推进”。

  面对挑战,华安茶人正在积极求变。汤惠德正着手开通电商店铺,林金和则琢磨着设计更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茶品。“实体店客流少了,但线上咨询量在涨。”两位老师傅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化渠道。在政府推动的“北溪乌龙”品牌推广计划下,华安茶企正逐步探索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模式。

  赛后研讨环节,评审专家给出建议:“传统技艺需与时俱进。”对此,林金和已经开始尝试开发冷泡乌龙等创新产品,汤惠德则计划开设短视频账号普及拼配技艺。“好茶的价值在于被消费者认知与认可。”汤惠德的话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真谛——品牌化不仅是政府背书,更是市场认知的长期沉淀。

  从深闺中的“土楼茶”到跻身省级十大品牌,华安铁观音的进阶之路,恰似一杯历经烘焙的北溪乌龙:既要守住匠艺的“火候”,也需把握创新的“温度”。在这片茶香弥漫的土地上,一代代茶人正以坚守与求变的精神,续写着属于北溪的茶业新篇。

  ☉陈蕾 文/图

责任编辑:陈 岩 陈志荣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