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双向奔赴” 让“追光者”逐梦职场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2025-07-11 09:13      编辑:吕芙蓉

  连续五年实现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100%,漳州创新打造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嘉年华就业服务品牌——

  七年“双向奔赴” 让“追光者”逐梦职场

  就业双选会现场求职气氛热烈

  芗江酒店龙江厅内,一位青年用手语“侃侃而谈”。台下,近70家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与全省残联系统代表凝神“倾听”,在主持人的逐句翻译下,了解她的经历与求职意愿。近日,在2025年“爱聚梦想·职引未来”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双选会现场,一场场这样没有隔阂、直奔主题的展示与对话不断上演。

  在漳州,这场特殊的“双向奔赴”已悄然走过七个年头——从2019年一场简单的电商培训起步,到如今汇聚九部门之力、联动七十余家企业的品牌活动,用七年时间书写着一份“每个生命都能在职场发光”的答卷:2020—2024年,漳州市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总数为461人,居全省首位,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100%,相关经验被省残联向全省推广。

  “单一渠道”到“多元矩阵”

  就业路径实现新跨越

  今年的就业双选会现场格外热闹。69家用人单位的展位前人流如织,近300个岗位虚位以待。“我想在医药和大健康领域寻求工作机会,双选会有很多相关职位需求,还有岗位提供国企正式编制。”“我是学财会专业的,想找一份财务相关的工作,已经在现场投递了许多份简历。”应届毕业生们在会场寻找着心仪的就业机遇。

  从最初的民营企业参与为主,到如今国企民企双轮驱动、机关事业单位广泛参与,就业双选会的岗位数量和质量均大幅提升,这场持续七年的温暖接力,背后是不断壮大的支持网络。

  2023年以来,市国资委连续三年全程参与嘉年华活动,大力发动市属国企及其权属企业积极响应,推动市属国企成功拓岗达94家次。2025年,市残联、教育局、人社局、国资委、工信局等九部门联合主办就业嘉年华。“从最初由残联单打独斗,到现在九部门协同,政策合力真正形成了攥指成拳。”市残联副理事长吴燕聪说。

  翻开工作日志,探索七年的工作模式已然成熟:年初启动的应届生信息摸排覆盖全市所有县区,建立“一人一策”档案;4月举办“岗位开发沙龙”,提供有就业需求的应届毕业生名单,引导用人单位“因人设岗”;6月嘉年华期间开展“岗位预对接”,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和岗位适配难题。今年,嘉年华吸引28家市属国企开发43个残疾人专岗,其中26个为正编岗位,同时43家民营企业提供了237个残疾人岗位,双选会当天,残疾人大学生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率达73%。

  “求职辅导”到“全链赋能”

  培训体系迎来新蜕变

  在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内,李涵铃熟练地操控着鼠标与画笔,在无声的世界里完成一张张绚丽的设计图。今年是她通过就业嘉年华职场训练营走入职场,成为一名设计师的第三年,她说:“职场训练营教会我的不仅是技能,更是融入职场的自信。”

  我市精准聚焦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痛点、难点,创新“培训+、秀场+、就业+”的三位一体延伸就业服务模式,有效构建了全链条、沉浸式就业支持体系。七年间,职场训练营的课程表经历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扩展到AI工具实操、无人机操控、非遗技艺体验等前沿领域。

  在培训形式上,嘉年华也进行了创新,通过五天封闭训练营、职场体验、求职场景模拟等沉浸式学习与体验,让残疾人大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实职场,提升职业竞争力。此外,就业双选会的“求职个人秀”成果展示是最动人的“简历”。2024年,应届毕业生陈锦浩自信流畅地在舞台上展示了训练营中反复修改演练的自我介绍,获得不少企业青睐,最后通过“免笔试、直通面试”的绿色通道,成为九龙江古雷园区投资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

  为了确保就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嘉年华还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成效持续开展后续回访、跟踪服务、数据更新等工作。“工作以来,市残联的工作人员每隔几个月都会关心我的工作情况,给我一些实际的职场建议。”李涵铃感激道。

  “量”的突破到“质”的飞跃

  品牌引领取得新成效

  七载耕耘,改变在无声蔓延。

  2021年7月,福建省残联下发《关于转发漳州市残联加强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帮扶服务经验做法的通知》。2025年,全省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现场会在漳州召开,各地市残联代表现场观摩就业双选会,学习嘉年华经验模式。漳州市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嘉年华活动已成为助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全省品牌。

  就业嘉年华的价值,远不止于100%的就业数字。它凝练了“需求预判—能力提升—认知重塑—长效跟踪”的闭环机制,像一把精准匹配的钥匙为残疾学子打开高质量职场大门;它拓展“岗位前置开发—能力精准赋能—人岗长效匹配”的全链条服务模式,赋予残疾学子与时俱进的职业竞争力。

  就业嘉年华更是一股消融偏见的力量。福建片仔癀保健食品有限公司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翁先生表示:“作为国企,吸纳残疾人就业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在嘉年华中,我看到残疾人求职者的心态比普通人更好,他们更珍惜机会、充满希望。”福建御厨食品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参与招聘,“起初是履行社会责任,现在是真的看到他们的价值。”该公司人事主管郑女士说道,公司目前在职残疾职工总数已有106名,占员工总数的近三分之一,他们在岗位上散发着自己的光彩。从“政策驱动”到“价值认同”的转变,嘉年华通过七年的实践,有效打破了“残疾人只能从事简单劳动”的刻板印象,扭转了用人单位的偏见。

  “嘉年华不是终点,而是让每个梦想都有‘着陆点’的起点”。正如市残联副理事长吴燕聪所言,这场七年未歇的“双向奔赴”,正以政策的力度、服务的温度、就业的宽度,构筑起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包容生态。未来,漳州市残联将以更紧密的联动、更创新的举措、更温暖的守护,不断擦亮“就业嘉年华”品牌,努力把“造梦场”打造得更加坚实广阔,为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工作贡献更多的漳州智慧和力量。

  ⊙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 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云 孟庆昊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