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驻村故事丨陈敏:扎根泥土破困局 退果还耕促振兴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云霄县委组织部公务员科      2025-07-11 18:58      编辑:邱蓥芳

  为进一步推进“非粮化”耕地整治,坚决确保耕地复种工作高质高效,近日,火田镇古楼村针对耕地恢复工作展开集体讨论,部署有序推进“园改耕”工作。如何做才能圆满完成这项工作,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干警陈敏及村“两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做好群众工作,开展一场关于耕地、生态与民生的“破局之战”。

  要想顺利开展工作,就要先摸清现状,对症下药,针对此次耕地恢复整改,陈敏向村委会主任提议可联合国土部门,运用卫星影像和土壤检测技术,确定目前位于耕地图斑外的土地数目并进行分类整改,根据土地特点,分为三类,一是优先复耕区,二是永久生态区,三是改良试验区。通过调查,古楼村还有50多亩耕地流出,其中涉及桉树、抛荒及果树等,均可划定为可复耕土地,而后根据地上作物特点选择种植方式。

  理清土地概况后,接下来摆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理解政策,积极配合村两委进行整改?为切实了解百姓的想法以及顾虑,陈敏跟随村两委一同到村民家中走访调查,倾听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困难,把村民提出的顾虑,陈敏一一将这些想法和意见记录在册,探索解决方案。

  在了解村民的顾虑后,陈敏与村两委根据各个地块的特点,因地制宜,一一进行帮扶。首先,针对青枣树种植区,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给予农户一定的时间收获果实,避免经济损失,在采摘的时节,主动到现场采摘并积极联系水果收购商,帮助农户以较优的价格卖出,解决他们后续套种粮食的后顾之忧。其次,针对桉树种植区,为科学复种,积极联系相关土壤专家,提取地块土壤,研判复种可能性及适配的作物,根据专家建议,该地块目前更适宜种植玉米,陈敏积极通过多个渠道对玉米苗种进行对比,选出优质苗种,并负责联系育苗基地、培育公司,协商之后由他们将苗种直接运到农户田头,解决农户后顾之忧。

  通过此次耕地还农整改工作,陈敏更加了解乡村工作开展的重点、要点、难点,也更加坚定了做好乡村工作的信心与初心。她表示要用好“守与放的智慧”,需在生态红线与民生底线间找平衡。要坚持干部与群众的双向奔赴,“驻村”更要“驻心”,把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才能让政策实实在在落地生根。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