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这个昔日的“废品村”,缘何成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来源:云霄县融媒体中心      2025-07-11 18:58      编辑:邱蓥芳

  漳州新闻网讯(陈志宁 冯汪煜 张锦鹏)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今年来,云霄县陈岱镇下曾村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干净整洁、优美舒适、文明有序的乡村环境,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下曾村以“拆旧拓新”为抓手,完成1340平方米危旧房拆除,新建10处生态停车场,硬化村道1100米,彻底打通5条困扰村民多年的断头路。创新推出的“我在村里有点田”共享菜园项目,将4处闲置地块改造为村民自管菜地,实现“推窗见绿、出门种菜”的田园生活。

  “这次我们村开展拆旧拓新和环境整治工作,打通了三条断头路,使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下曾村村民曾涛说道。

  “这里以前是村民的危旧房,我们村积极动员群众,做他们思想工作,在村里开展拆旧拓新,规划了4处小菜园,建成之后由村民自行管理使用,让村民们出门就有菜地,吃上放心菜。”下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华泉表示。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下曾村“两委”将整治工作细化为“两单一表”,明确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标准,确保事事有人抓、件件能落实,真正让人居环境整治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全民参与”。

  “下曾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仅靠村委会的单向发力是不够的,我们借助老人协会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期间,我们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合理规划,真正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曾华泉说道。

  此外,下曾村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诗意照进现实,推出“来了就是村里人”的共建口号,积极打造“稻香里”主题微景观。

  以非遗戏曲为灵感绘制“曲韵绕墙”主题墙绘;将黑臭水体改造为龙舟文化池;运用2000枚牡蛎壳打造传统“蚵壳厝”艺术墙面;3处由废旧轮胎改造的创意打卡点成为网红景观,生动诠释“变废为宝”的生态理念。“废品村”蜕变为“精品村”,让“乡村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生动实践。

本网简介 | 广告报价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对外服务:访谈 直播 广告 展会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310450号 闽ICP备05033713号 新闻热线:2028110[8:00-18:00]
法律顾问:福建南州律师事务所 周红 漳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本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