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画蝶36年:一辈子能把一样东西画到极致就很好
滕派蝶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始祖为唐高宗李渊的第二太子李世民之弟李元婴。李元婴善丹青,尤喜画蝶,其技法精妙独特,无与伦比。李元婴因于唐贞观十三年受封于滕王,滕派蝶画因此而得名。历经千年的滕派蝶画享有“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之美誉。滕派蝶画传人陈军画蝶36年,作品曾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首相,还被普京收藏。陈军82年拜中国滕派蝶画第17代传人佟冠亚先生为师,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在漳州长泰龙人古琴村,陈军的个人工作室坐落于此。从去年的5月,他开始在尝试在古琴上画蝴蝶,他表示在绢上画蝴蝶,到在大漆上画蝴蝶,这是一个过渡,也是一个很艰难的创新和探索。他说一辈子能把一样东西画到极致就很好。2018/07/24 -
市隐的匠心
一个打铜,一个作画,一个养草,一个修复……如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在日益繁荣的漳州,有一个古朴而静谧的地方,它融合了现代与传统、阳刚与阴柔、完美与残缺!这是几个和而不同,却又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构建的小天地,正吸纳着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加入!2018/03/08 -
圆山脚下 妙手生花
漳州龙海九湖镇是水仙花的主产区,雕刻水仙花是镇上许多人都会的手艺,他们虽然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却用自己的妙手和一颗真诚的心发掘着身边的美,住在九湖镇洋坪村蔡坑社的王松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松文向记者介绍,一颗水仙花从成球到有姿势地开花,要历经哪些步骤。首先选择主球大且扎实,盘底深凹,干皮呈紫色,侧芽较少的水仙花球,将包附在花球外的泥土和干枯的外皮剥干净,然后在离根盘上方1.5CM处用专用的水仙雕刻刀下刀,再从主球上方向下纵切一刀,去掉假鳞茎,疏隙用刻刀将各花芽之间的假鳞茎剥掉,小心的一层层的围绕花茎雕刻,直到嫩黄色的花茎刚刚显露出来。2018/02/01 -
旋转的车木还能转多久?
车木,简单的说,就是用车床加工制作木头,也叫木旋。在漳州市区,有一位痴情车木的手艺人——卢建成,凭着从父亲手中学来的手艺,开了一间车木店,这一开就是30多年。 我们来到卢建成的店铺,元南新村1幢103号,一间约20平方米的小作坊,摆放着几台车木用的简易机台和锯木机,墙上挂着一些制作车木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父辈传下来的。2017/09/26 -
带着杨梅去“旅游”
曾继坤说大家都称呼他“小胖”,所以他把自己的杨梅都贴上“小胖杨梅”的标签。 跟着曾继坤,我们来到了杨梅园。近300棵的杨梅树上已经结满了杨梅,不少杨梅还有鸡蛋、乒乓球大小。曾继坤告诉我们,每棵树上的杨梅分三个品种:早梅、中梅(又称软丝)、以及"杨梅王"东魁。2017/06/26 -
《清欢》
2016/11/26 -
纸扎:漳州三代人的民间工艺守护者
彩扎,俗称“糊纸尫(wāng)仔”或“纸扎”,是以竹篾(miè)或铁丝为骨架,用彩纸或彩帛糊裱成各种造型的民间艺术品,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如今的彩扎更多的是人物形式出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几尊人物像,基本上都是用彩扎和泥塑做出来,远处看这些人像仿佛像是真人一样,惟妙惟肖的。2016/11/07 -
给黑白老照片上色的手艺人
照片是时间存在的依据,那些经典有意义甚至带有传奇色彩的老照片大多是黑白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照片也从简单的黑白时代发展到了现在的彩色时代,给老照片上色虽说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产生了令人惊艳的效果,仿佛给厚重尘封的历史抹上了亮丽的色彩,给难以磨灭的记忆注入了新鲜的生命。2016/07/25 -
漳州名小吃焙肉
焙肉是漳州的传统小吃,曾经淡出人们的生活有些时日,这几年又重新出现在漳州百姓的视野,并深受喜爱和欢迎。走进江滨花园内街,远远就能闻到令人垂涎欲滴的焙肉味,循着香味我们便找到了林必陵焙肉店。 林必陵焙肉是漳州名小吃之一,祖传的秘方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可谓老字号。烤好的焙肉泛着温润的酒红色,油光发亮,味道香甜伴有淡淡的酒味,有略微的烟熏味,香气袭人。2016/07/25 -
传承百年的打铁铺
漳州市芗城区古塘路漳州糖厂大门对面的古塘村9号,是一家已经传承百年的打铁铺。这间狭小的店铺,堆满了各种铁件器具,已经打了三十多年铁的打铁师傅徐水宝,正在高达1000多度的锅炉边挥汗如雨地打着铁。 目前,市区打铁的仅存几个,且这些铁匠均已年老,能坚持的不多了,也许再过不久,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将消失在无形中,只留下炉火通红、铁锤飞舞的记忆。2016/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