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圣杯屿元代海船遗址水下考古队领队 梁国庆:圣杯屿元代海船是目前唯一的实物证据证明我国舭龙骨技术早于国外
现在圣杯屿元代海船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例实物证据证明我们在宋元时期(960—1368年)就已经掌握了制造海船所采用的舭龙骨技术。

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 陈浩:有助于推动福建水下考古事业全面发展
福建水下遗址资源丰富,水下考古事业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与国家水下考古事业差不多同一时间起步。过去十几年,福建水下考古工作以区域性的调查为主,上一次福建水下考古发掘还是2007年的平潭大练岛沉船。

漳州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 何金才:让漳州“海丝”文化走进社会大众
漳州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漳州海域共有水下遗址22处,类型丰富。2022年4月,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并于8月展开了正式的发掘工作。

漳州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阮永好:漳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
水下考古需要得到国家的支持。2021年我们找到圣杯屿元代海船的具体位置后便立即将遗址目前保存的状况向国家文物局作了紧急汇报。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邀请了国内顶级水下考古专家来漳州共同研讨。


宋建忠:南澳一号始发漳州月港 同时期拉回的西班牙银元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澳一号始发漳州月港,经马尼拉中转与西班牙人进行交易,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墨西哥的阿尔普尔科港口,最后辗转到欧州市场。

栗建安:福建地区水下考古三十年
福建省地处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区段之一。福建沿海海岸曲折漫长、岛礁星罗棋布、潮流汹涌、航道蜿蜒,加之季风变幻、台风多发,也因此在这一海域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沉船,积淀了丰厚的水下文化遗存。

秦大树:福建地区生产的仿龙泉青瓷以北宋后期带南宋中期为最兴盛
从两宋之际开始,福建地区就开始生产仿龙泉青瓷器,龙泉青瓷对闽北各水系窑场的影响力大略由东向西递减。

梁国庆: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调查与发现
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海域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航道要冲和传统海难易发地。沉船遗址发现始于2010年的非法盗捞,先后缴获文物达1644件。目前该遗址先后进行过三次水下考古调查。

王光尧: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人员是一种临时的社群组织
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人员是一种临时的社群组织:纲首、副首和所雇船员各司其职,存在雇佣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纲首、副首和搭乘商客虽然是商业契约关系,也同样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范雪春: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
福建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相较于现今生活在东亚北方和西部人群(如达斡尔族人群)而言,显示与东亚现今中部和南方人群(如汉族和傣族人群)之间存在更多的遗传联系,且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人群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